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试析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

试析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点击:534    发布时间: 2018/5/29

谢洁珊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幼儿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艺术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开展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如何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三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

中文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创造性,人文素养,艺术能力,跨学科教育 

艺术感觉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早期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素质的开发,以及优秀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学校和家长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因此,许多幼儿园打起了“艺术幼儿园”的招牌,社会上的艺术培训班也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艺术学习的队伍,使艺术教育成为当今的时尚。这种“艺术热”的出现让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入了“艺术学习”的误区。例如一名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考级,用“扎孩子手指的方法”逼迫孩子练琴;而一些幼儿美术培训班又都以教授儿童简笔画为全部课程,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也仅停留在让幼儿唱唱歌、跳跳舞、画画画等单一的艺术活动上。基于以上这些情况,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如何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都存在着矛盾和困惑,所以我认为研究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有必要,它可以为现实艺术教育提供研究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

一、       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和非智力的影响

(一)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越来越多的资料和数据证明智商高的人不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一条真理就是人的成才除取决于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以外,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达尔文曾说“我之所以取得科学上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可见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学校、家长现在都非常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艺术教育是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艺术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情感教育最大的武器就是艺术,它包括音乐、艺术和文学”。音乐与美术,是人类自我感知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审美教育。贝多芬说过,好的音乐赋予人高尚的品质。因此,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培养个人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更深刻的是在无形中陶冶幼儿的情感、道德境界、完善高尚的意志品格。

幼儿对于艺术教育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好动,发现力强,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幼儿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便是自我中心,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如:他们把玩具当作自己的孩子,为它穿衣和它说话。这种移情作用为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而艺术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成为他们喜爱的活动。幼儿用唱歌、舞蹈、钢琴弹奏、表演等这些外在符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 

2.艺术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发展其自信心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习惯决定成功。”“成功与失败,都缘于你所养成的习惯,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另一种人,则习惯随波逐流,凡事碰运气。不论你是那种人,一旦养成习惯。都难以改变。无论是乐器课还是美术课,其中都会用到许多的材料和工具,课中遵守规则、课后收拾整齐,这些习惯都将会影响幼儿日后的生活。其次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好手段。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能使人心情愉快,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兴趣。每个人在做他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一定不会累,幼儿也是这样。而且学艺术最容易见成效。弹钢琴,只要坚持,就会明显看到一天天的进步;当幼儿听到自己弹出来的美妙音符而连成的乐章时,一定会心旷神怡。学绘画,只要坚持,也会一天天看到在自己的手中变化出的多彩世界。只要艺术课的老师善于掌握鼓励教学的方法,幼儿的兴趣会越来越高,进步会越来越大,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如果幼儿通过艺术教育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对幼儿克服害羞感、恐惧感、、自卑感有极大的帮助,展示自己使之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那么,当他们踏上竞争激烈的社会舞台时,他们就有胆量,有能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获得成功。而这种表现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性格的发展

有人说有什么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根据性格特征我们划分为积极性格和消极性格,积极性格的特点表现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富有同情心、坚强勇敢等。然而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生活历程培养起来的。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性格的形成受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决定。艺术教育被看作是培养幼儿性格的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艺术教育使人精神愉悦,也是幼儿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性格。

在音乐活动中角色游戏最能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每个小组之间要商量谁表演什么角色都是由幼儿自己商量解决;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找到合作的伙伴,还要为他人让出合适的空间。而在美术和手工课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常常需要幼儿自己选择,材料也要相互分享。在这艺术活动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良好性格。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这对幼儿走入社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1.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教育是开发智力、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而学习艺术教育又以幼儿时期学习效果最佳。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是以声波为中介的,作用于人类的听觉和大脑皮层及其它部门,它可以左右人的脑电波,使人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刺激亿万脑神经元的发展,唤醒人在潜意识的灵感和智慧。1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就发现,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其中一项研究将6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上音乐课,另一组上戏剧课。一段时间后,前一组幼儿的智商平均提高了2—3点,后一组则没有什么变化。同样学习钢琴也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钢琴的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而且演奏钢琴的技术复杂、所需要的技巧繁多,需要双手完美地配合,是一件难以掌握的乐器。演奏钢琴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而是人的大脑的思维能力以及支配肢体的大脑,小脑的高度配合能力,学习者从开始学习钢琴,除了要细心视读双手各自的乐谱,包括音高、节奏、指法、奏法以及对位等内容,同时,还要努力地做好双手的准确配合以及众多的技术要求,弹钢琴还不是一个简单的五官和四肢的反映及配合,而是通过大脑,综合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所进行的高级感知活动,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思维能力及感觉、知觉、心智的全面动员,学习者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思维的敏捷度、手指运动的灵敏度、综合思考的能力会得到超乎想象的发展,事实证明,弹钢琴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反映力、判断力、洞察力也都是很不一般的,所以学习演奏钢琴对人的智力开发有相当积极有效的作用。

2.   艺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从事艺术创作时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智力发展。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视觉去感知事物的形状、比例、色彩等,观察力得到很好锻炼和培养。幼儿往往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去创作,这样在画的过程中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幼儿的注意力一般较弱,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而创作活动无论从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地锻炼和增强幼儿的注意力。艺术创作能够有效地催发幼儿的想象力,激起他们种种美妙的联想;创作活动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客观自然规律的限制,能使人超越时间和空间,有生命与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从而为想象和创造提供一种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用一种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形式,使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艺术媒介表达出来,实现出来。

可见,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右脑潜能,使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得以平衡,奠定完全的人格基础。在未来,表现和创造能力将是人所必备的审美素质,它显示了人作为主体的一面,充分挖掘幼儿的艺术和审美潜能,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的环境,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早期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三个基本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学习者的特点,第二个因素是教学的内容,第三个因素是不可忽略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的教育者对这三个因素有不同的认识,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关于以上三个因素的。一是对幼儿学习特点不了解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当。二是对艺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选择教学内容重技能、轻情感。三是园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同导致艺术价值取向不同。

(一)对幼儿学习特点不了解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当

幼儿的大脑是一块白板,等待接受老师的灌输吗?学习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呢,还是主动的探索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用感官学习最有效吗?学习是自觉的,还是受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注定会影响到教育实践。目前幼儿艺术教育也存在着两种误区,认为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的教师,他选择了灌输法。教授任何知识都要先做示范,幼儿再依葫芦画瓢跟着学,最后老师评价谁画得像,谁做得好,“学得像”是评判幼儿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艺术活动中是绝对权,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教师让幼儿怎么做,幼儿就只能怎么做,一切行动听指挥,忽略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要的主观体验。

(二)对幼儿艺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选择教学内容重技能、轻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它们旨在引导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感受美提供机会,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绘画当中是否画得像,因而形成了艺术活动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局面。幼儿在反复、枯燥的技能练习中慢慢失去了感受美的机会,而艺术活动的根髓是“感受与表现”

(三)园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同导致艺术价值取向不同

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重视,甚至被不少幼儿园作为突出自身办园特色,突出办园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幼儿园内涵的重要举措。幼儿园教师乃至幼儿园管理者对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这种带有明显社会功利性的艺术价值取向势必影响到园领导对艺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园对开展艺术活动投放的经费情况;各班教师的配置情况;班内每天开展艺术活动的时间内容与形式;教师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情况与态度等等。园领导为了突出本园在艺术活动上所取得的成就只重视比赛结果,不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而教师为了出成绩,让幼儿反复练习技能和重复训练。许多老师感觉“技能的传授”看得见,摸得着,效果是立杆见影的,而“审美教育”不好操作,即使做了也不能立影立现。而家长对待幼儿学画的态度呢,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绘画方面以画得“像”与“不像”为评价标准,钢琴上以“手型是否漂亮为准则”,逼迫幼儿练习技能技巧,完全忽略了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忽略了艺术中美好的感受。有些家长为了刺激幼儿练习,实行物质奖励政策,长期以往,对幼儿的心里成长造成了不健康的影响。

三、如何才能正确地开展幼儿艺术教育

(一)提高父母的艺术素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幼儿先要教育好父母”,这些观点都表明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任何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也不例外。想要对偶尔进行良好的艺术教育,必须要提高父母的艺术素养势在必行,幼儿的艺术教育靠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完成。

1. 创设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

家长除了有一个正确的艺术教育观之外,还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在人的一生中,生活在家庭的时间最长,尤其是幼儿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多。首先从环境上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比如我们可以在幼儿起床、吃饭、玩玩具、阅读时播放优美的音乐、创设高雅、温馨、快乐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受到音乐的熏陶。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给幼儿播放音乐的时候,不要只选择一种类型的音乐,应该让幼儿广泛接触各类音乐,古典的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古筝、钢琴、萨克斯等不同类型不同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幼儿接触,因为我们不确定幼儿对哪种音乐会产生兴趣。我们也可以挑选一些经典的名画或者艺术家的画像挂在家庭的墙壁上,激发幼儿的想象。美的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是人保持与环境和谐一致,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其次通过和幼儿做音乐游戏、陪伴幼儿画画等活动创设家庭艺术氛围。2岁的幼儿

就业合作伙伴 PARTNERS

友情链接 正在更新中....
扫一扫,查询招生最新资讯